跨境电商物流是支撑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础。在我国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不能忽视物流问题依然是跨境电商的“软肋”。 尽管物流行业致力于开通国际物流的新渠道、构建国际物流的新模式,但是也难以充分满足我国跨境电商发货数量规模显著扩大、物流服务质效更高等需求,而且传统物流模式,如国际邮包、国际商务快车、国际专线物流等局限性较大、劣势突出,作为突破口的海外仓储因成本过高、可控性差等问题,也难以在跨境电商物流中广泛应用。 因此,要想保持我国跨境电商的优势, 还需要构建基于多元化运营模式的跨境电商理论分析,以提高跨境电商的物流成本、拓宽物流渠道、优化物流模式。
一、跨境物流方案难以及时生成
在跨境电商中, 卖家销售服务所面对的客户群体分布在全球范围内, 从我国到目的国之间存在许多物流方式,如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等,当销售产品到达目的国后, 目的国内同样有多种物流方式的组合。
在此过程中,跨境电商卖家和跨境物流企业都要考虑选择何种物流组合方式、配送方式才能保证销售产品及时到达客户的居住地,并尽量避免物流过程中销售产品的损坏和丢失。 由此可见,在制定跨境电商物流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客户的国家及城市信息、客户对物流时效的要求、产品体积和价值等信息、能够提供的物流服务等,因此,当客户下达订单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制定跨境物流方案, 不仅会延长物流时间, 而且可能因为对因素考虑不全面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跨境物流方案与实际物流情况不一致,继而出现配送错误、配送超时等问题。
二、基于客户视角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
(一)跨境电商物流交货期长、时效不稳定,严重影响跨境电商产品海外市场竞争力
跨境电商物流的主要渠道——邮政小包或仓储集货的交货期通常为二三十天,如过程不顺利,甚至要超过半年才能将货物投妥,与当地一到三天的交货期相比毫无优势可言。国际 E 邮宝渠道到达欧美主要地区需十天到半个月左右,到达俄罗斯等地至少需四十五天,而交货期短的商品多为经由保税仓、需求量大的日用消费品。此外,跨境电商物流旺季时凸显物流产能严重不足,严重爆仓、物流系统瘫痪,交货期无限后延。长达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的交货期等待,对海外消费者的耐心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漫长的交货期也增加了物流出问题的概率,削弱了跨境电商产品海外市场竞争优势,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二)跨境电商物流渠道长、环节多
跨境电商物流属于国际物流,进出口报关、商检是必经环节。很多跨境物流代理公司承接货物后并非自己运作,而是层层转包,中间商多,往往经转几手才到达海关或消费者手中,物流渠道非常长,让环节本来就多的国际物流环节更多。货物经转人手太多,导致转运时效降低和物流风险增加。
(三)物流追踪困难,形成跨境电商物流“过程黑箱”
跟踪难是跨境电商物流中众所周知的痛点。跨境电商物流尤其是境外段难以跟踪,物流过程中的货物信息在许多物流渠道中一直无法更新,形成物流“过程黑箱”,信息不透明,卖家和消费者在此期间无法掌握物流的具体进度,以至于出现了货物掉坑里也无人知晓的笑谈。

三、跨境电商如何选择物流渠道?
1. 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
跨境电商卖家应根据消费者物流需求决定选择何种物流渠道,除了要让消费者满意,还需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2、战略性原则
跨境物流渠道选择的效益要与企业长远、全局性的战略目标一致,符合企业在跨境电商市场的战略抉择。企业为了打开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或品牌竞争力,需要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
3、遵循经济性原则
即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物流成本最低的物流渠道。例如,同为快递,EMS的交货期、服务水平、安全性等方面都不如四大国际商业快递,但 EMS的价格优势却非常明显,可成为中高端服务的经济性选择。
4、把选择权留给消费者
买家的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跨境电商卖家不可能全部考虑到,为真正做到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可以把物流渠道选择权交给买家,因为买家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做出的选择,更能满足其需求与预期。